鳥類的睡姿

生活科學趣談

外雙溪在天氣晴朗的夏季黃昏,偶而可以看見整群的白鷺鷥朝著內雙溪的方向飛回去停在枝頭上過夜,然後清晨再飛回來外雙溪覓食。不過天氣變冷以後就很少看到這種盛況,應該是南下過冬去了

第一則影片中的大白鷺是 2017/11/14 在衛理女中對面小公園偶遇的,不曉得是不是沒跟上南遷越冬的隊伍,亦或是從日本飛來台灣度冬而落單?只見牠一隻孤伶伶的睡在路燈下。因為牠睡覺時羽毛澎起來,所以看不清牠的頭是如何藏起來的。是往上彎而藏在背上?還是往下彎然後藏在腋下?我在旁邊繞了好幾圈都看不出來。而且牠睡得也太沈了,車輛或路人經過時都沒把牠吵醒,最後只好打道回府,看看Google大神怎麼說…

當找到下面這張圖時,我不爭氣的笑了!圖中這隻鴨子縮腳的姿態一整個入境隨俗,此時的牠可能在OS:哈哈,找不到我了吧~

下列照片的紅鶴在睡覺時,頭朝哪一邊擺的兩種睡姿都有可能。至於上則鴨子旁邊那一隻把頭藏在腋下是相當罕見的,不排除牠只是在抓癢^^

至於為何以單腳站立的方式來睡覺?有一種論點是“體溫調節”,藉由藏起單腳來減少沒有羽毛覆蓋的腳部之散熱。這就如同天冷騎車時,有些騎士會把一隻手藏進外套口袋中一樣(註:危險動作)。這種論點似乎蠻合理,就如同精選圖片中的丹頂鶴,當牠站立於冰天雪地中睡覺時,可藉此來減少暴露的皮膚。不過,若以生活在智利、厄瓜多、秘魯、巴西等熱帶國家的智利紅鶴而言,這種論點的說服力也不夠強。回來看上面那張智利紅鶴的照片,最右方的智利紅鶴之脖子先向自己的左方彎曲然後將頭部疊放在背部中央時,這時抬起的腳是左腳。另一隻紅鶴與鴨子也都是遵照這個模式→脖子先向那邊彎,抬腳的方向跟它相同。如果統計數據能呈現這種規律性,那麼應該有某種隱而未顯的平衡機制才對。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其背後機制的朋友們,可參考這篇研究報告 → Mechanical evidence that flamingos can support their body on one leg with little active muscular force

結論:關於紅鶴睡覺時以單腳站立的論點有
1. Matt  Anderson 的「保暖」說
2. Young-Hui Chang 的 「減少肌肉能量消耗」說
3. 我也來湊個熱鬧,由於紅鶴起飛要先助跑,睡覺時若警覺到危險,縮的那隻腳在往前跨時會比使用雙腳站立來得快,因為可以減少一個動作 → 先縮腳才能跨出

最後,以這首歌曲來紀念偶遇的孤單白鷺鷥,期盼牠能早日回到同伴身邊

延伸閱讀

白鷺鷥的雁形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