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啊!又中了!前幾天才剛中鉛毒,今天又中了香腸毒」
「安啦,醫生都說沒有香煙那麼毒」
「不吃紅肉活不下去,還是吃吧」
「鉛毒可以藉由裝濾水器來解,那麼吃紅肉要怎麼解?聽說維生素C可以 …」
在談這個主題之前,先來認識人稱「Mr. Vitamin C」的 Linus Carl Pauling,他是史上獲得兩次不同諾貝爾獎項的兩人之一(另一人為居里夫人)。由於他極力倡導維生素C在醫學上的功效,據傳只要在加州理工學院校園中遇見他,這位 Mr. Vitamin C就會遞過來一片維生素C片來打招呼(OS:這比遞煙健康多了)。
在小學自然課的實驗中,或許各位曾看過老師以維生素C來演示「讓產生褐變的蘋果恢復原色澤」
或是在國中的理化實驗中,看過「讓產生藍紫色的碘澱粉溶液褪色」或是「讓棕色的碘分子變成無色的碘離子」
C6H8O6 + I2→ C6H6O6 + 2 I– + 2H+
維生素C + 碘分子 →去氫維他命C + 碘離子 + 氫離子,此反應就是檢測食物中維生素C含量時,常採用的滴定法之原理
在高中化學實驗課,教師或許也會示範這個「使用水果讓檢測到水中餘氯的OTD測試劑所產生之黃色褪色」實驗
影片中提及「水果可以吸取水中的氯氣」有誤,果真如此的話,那不就是吃下「使用自來水洗過的水果」就如同是吃進水中餘氯了?^^
所以只能說是OTD的結構改變了,餘氯測試劑OTD(o-tolidine)的結構式如下:
由於氯分子是很強的氧化劑,能將OTD氧化成具有醌式結構(二鹽酸醌式鄰聯甲苯胺)而呈現黃色,而餘氯則被還原成氯離子,因此可以利用它來檢測水中的餘氯
如果在這杯呈現黃色的自來水中再加入一顆維生素C片,那麼維生素C就能將顏色褪去而回復成無色的OTD,維生素C則變成去氫維生素C。
以「維生素C + 碘分子 →去氫維他命C + 碘離子 + 氫離子」為例,由於維生素C能將碘分子還原為碘離子,所以維生素C是還原劑(還原劑是還原別人而自身被氧化),所謂的”抗氧化”,精準一點的說法是”維生素C很容易被氧化,因此當它與其他物質放在一起時,就比他物更容易失去電子,因而達到保護他物避免被氧化的功效”。因此,在生物體內,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因為它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氧化劑的威脅。
至於吃紅肉會有致癌的健康風險,其中的機理雖然目前仍不清楚,但有可能是因為紅肉中的血紅素具有將胺類氧化成 N-亞硝基化合物 之能力。由於維生素C的還原劑角色可阻止亞硝基化合物的生成,因此攝取維生素C就能降低吃紅肉所帶來的健康風險。
結論:吃牛排時也請點一份蔬菜或是一杯果汁,若要美食與健康兼備,均衡的飲食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