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毒理部:手機電磁波會致癌 – 新唐人發布於2016年5月28日
新聞中這句「經過同行評審(peer review)的深度研究,終結了科學界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議題”手機電磁波是否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使用了【終結了】的語詞不太妥適。不妨來看這篇新聞→《Cellphone radiation study raises concerns despite low risk》,其中提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副主任 Dr. Michael Lauer 就不認同這樣的結論。( I am unable to accept the authors’ conclusions,” wrote outside reviewer Dr. Michael Lauer, deputy director of NIH’s office of extramural research. “I suspect that this experiment is substantially underpowered and that the few positive results found reflect false positive findings.”)
這個斥資2,500萬美元所進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手機電磁波實驗,目前先發表了部分的研究結果,簡單歸納幾個重點如下:
1. 暴露在美國最常使用的 900 MHz與 1900 MHz環境中,並以2,500隻為一組,分組接受0、1.5、3、6 W/kg 的非游離電磁輻射(註:由於WHO公布行動電話的安全標準值為 2 W/kg,因此有兩組的暴露水平超過人體暴露於手機輻射的IEEE標準,也就是說這兩組所暴露的環境是沒有任何一款手機所能辦到的)。
2. 從母鼠懷孕開始,胎中的小鼠就開始平均每天暴露9小時,直到斷奶並成長到106週為止。在2年的研究結束時,未暴露的公鼠之生存率比有暴露的各組之生存率低,母鼠亦同(註:這倒是蠻奇怪的,暴露在手機電磁波環境下卻反而活得更久?)
3. 未暴露的公鼠對照組沒有發現神經膠質瘤或神經膠質細胞增生;有暴露的公鼠,其惡性神經膠質瘤的發病率為2%~3%。
4. 未暴露的母鼠對照組沒有發現神經膠質瘤或神經膠質細胞增生;有暴露的母鼠之發病率如下表(註:在GSM系統環境下的母鼠只有在 6 W/kg這種高功率環境下才會有1%神經膠質瘤的發病率;但是在CDMA系統環境下,卻反而是 1.5 W/kg這種較低的功率環境下才會有2%的神經膠質瘤發病率,這樣的統計數據不曉得要如何解讀?)
5. 心臟方面的統計數據如下表(註:在 6 W/kg這種高功率環境下,母鼠比公鼠有較低的發病率)
6. 神經細胞膜增生位置的統計數據如下表(註:母鼠的統計結果很奇怪,在 6 W/kg這種高功率環境下的發病率,卻反而比未暴露的對照組還低?)
至於詳細的研究報告,有興趣的朋友們請參考→《Phone 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in Hsd》。這項研究目前仍在進行中,預計要到明年秋天才會有完整的研究成果正式發表,在這之前,解讀這些已公布的數據是困難的。套句華盛頓大學公衛系教授暨環境健康風險領域專家 George Gray 的說法:「This is a high profile topic that hits close to home for most of us. It is really important to realize that a single study like this does not provide the answer.」
延伸閱讀
射頻電磁波是否可能致癌?解讀 IARC 的評估報告 – 台大電機系教授 吳瑞北
評論4
會不會是頻率高對人體影響較少
而低頻率就會有危險
就像高頻電只經過人體的皮膚不會造成觸電
還是有其他原因
不錯喔!集膚效應^^
以我所做的光劍實驗而言,二萬赫茲就幾乎沒感覺了
https://www.masters.tw/18251
不過這是高壓游離電場(尖端放電)
它與手機的電磁波還是有本質上的不同
理論上高頻的光子能量較強,不過手機的電磁波頻率都遠比可見光頻率低,所以若從光子能量而言,手機電磁波的光子能量是遠低於可見光的光子能量。由於手機使用的頻率屬於微波範圍,因此有些人認為它有熱效應(如同微波爐),但是手機的輻射功率又遠小於微波爐(手機最大發射功率不會超過2瓦),因此熱效應並不明顯(實際上人體曬太陽都比它還大)。不過醫界是有提出「微波的非熱效應(生物效應)」的觀點:
http://nchuir.lib.nchu.edu.tw/handle/309270000/110383?locale=zh-TW
至於美國國家毒理部先發佈部分的研究數據並下結論這件事,反倒是讓它的東家(出資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副主任 Dr. Michael Lauer (他也是同行評審的委員之一)都不認同這樣的結論,因為數據呈現偽陽性,所以這還是有爭議,就等明年秋天正式的報告出來,屆時或許才有辦法來解讀
http://www.storm.mg/article/123662
如果說非游離輻射強度夠強也會對人造成傷害
我不懂大家為什麼那麼愛遠紅外線(一堆產品標榜)
強度強到會發熱的10THz電磁波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