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則有關安全使用手機的實驗影片,片長雖將近一小時,但值得耐心看完
內容非常精彩,不過關於雷擊的部分,實驗條件不夠嚴謹。在十次雷擊實驗中,雖然接通狀態的手機被雷擊的次數最高,但它卻是貼在耳朵高度,而其他二支手機則是放在口袋裡,這樣不符合控制變因的科學方法,應該是三隻手機都要放在耳朵旁才合理,因為理論上金屬導體的位置越高則越容易引來雷擊。這讓我回想起小時候斗笠上方那個圓形緊箍是鐵製的,有一年某位農夫在地勢平坦的嘉南平原工作時遇上雷擊,於是在專家的建議後,從此斗笠上方那個小圈圈就改成塑膠圈(以免變成大圈圈^^)。另外,這則影片引用「2009年6月 在北京野長城 兩名遊客遭雷擊身亡」來佐證雷擊與使用手機的關聯性似乎有些牽強,來看看這篇新聞→《長城緣何頻遭雷擊?》。該處本來就是易遭雷擊之處,何況並無人親眼目睹閃電是打在遊客身上還是直接落地?倒是由對岸氣象局發佈的這則新聞中提及的「步子小可避雷」確實有理論根據,因為雷擊中地面時若兩腳分開的距離小則「跨步電壓」就會比較低。至於這則影片顯示待機狀態被雷擊4次,關機狀態卻僅有1次,這樣的結果倒是出乎我意料之外。因為手機待機時的輻射功率極低,根本無法游離空氣形成通路來引發雷擊,我所能想到的合理解釋是:「影片中可看出開機狀況的假人其手機是貼在右耳,而待機狀況的假人是位於其右方,因此相對於關機狀況的假人而言,待機狀況的假人距離開機狀況假人的手機有較近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