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繪圖技術之謎

生活科學趣談

小時候有個習俗是在生日時要吃麵線與水煮蛋,因為麵條很長,象徵著人的生命長,所以生日要吃麵條討吉利;至於吃水煮蛋則是因為要剝蛋殼,”脫殼”象徵著把不好的全脫掉,這也是吃滿月油飯時,為何總有一顆帶殼的水煮蛋而不是滷蛋的原因。隨著時代的演進,現在大概除了年長者還會在生日吃麵線與白煮蛋,年輕人大多是吃蛋糕來代替,畢竟蛋糕比水煮蛋好吃多了。但如果在朋友生日時送對方一顆帶殼水煮蛋,然後說:「剝殼代表去霉運,祝您新的一年心想好事成!」,當朋友剝開蛋殼時迸出一顆大愛心,(註: 不是這種Heart Shaped Egg),這時應該會在對方眼眸裡看見感動的淚光!

話說2005年,學生曾和我討論過江戶時代『萬宝料理秘密箱』一書中所記載的蛋黃蛋白反轉技術,可惜這種『黃身返』的製作方法並未流傳下來,因此反轉蛋的技術可說是一種夢幻之謎。由於當時學生想研究這個專題,不過卻沒有任何資料可供參考(那時Google還沒現在這麼強),於是就從蛋黃與蛋白的物理與化學差異性開始探索。首先是藉由二者的密度差,借了一台試管離心機開始著手研究。當時有做出一些雛形,差不多就是下面這付模樣。已經能將蛋黃甩至外圈,不過在內圈的蛋白卻無法聚成圓形(多年後才知道那是由於離心機轉速不夠快)

egg2

egg3

另外,學生也曾使用特斯拉線圈所產生的高電壓,利用蛋黃中的鐵質被拉到外圈的機制嘗試來繪出圖案與文字。還試過磁場的方式,甚至是化學方法等,就是希望能做出以下這樣的效果↓

egg4

 

不過這部分仍舊是遭遇到挫折,眼見一學期就快結束了,完整的成品卻都還沒做出來。不得已只好忍痛放棄這項嘗試而改做別的專題,花了那麼多心血卻功虧一簣實在令人扼腕。這件事在塵封近十年之後,我看到一則新聞,報導日本京都女子大学八田一教授已找出製作這種蛋黃蛋白反轉的技術:

咦!這一招不就是咱們小時候將啤酒瓶蓋敲扁後,再串上一條棉線,然後拉得呼呼作響的童玩嗎?

八田一教授這個簡易的方法真是厲害!若要做出有愛心的反轉蛋,還要再繼續加工,可能得配合使用”偏心”的技巧才行,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嘗試下列的步驟:

1. 先使用放久比較不新鮮的雞蛋來練習,因為新鮮雞蛋的卵黃膜會過於堅固而不容易被甩破,蛋白也會因為太稠而不容易形成圓球狀。首先做出基本款來,並讓中心的蛋白能儘量聚成圓球形。有一項技巧八田一教授沒說出來,那就是如何將氣室內的空氣排出,因為若不這麼做,最後雞蛋中央就會出現空隙。技巧很簡單,只要先用一根細針在雞蛋的鈍端將蛋殼刺出一個小洞,然後才開始甩,這樣就能將氣體逼出蛋殼外而不至於殘存於雞蛋內。另外,若將雞蛋的長軸置放成與絲襪的方向垂直,由於這種擺放方式的轉動慣量最大,因此比較容易甩的起來,而且這種模式的離心效應最強,蛋黃蛋白的反轉效果應該較佳。

2..練好基本款之後,接下來將雞蛋綁歪一點(雞蛋的長軸或短軸不與絲襪的方向相同),這樣就有可能甩出愛心來。不過這個愛心形狀還是藏在雞蛋內,非得切開後才看的出來。

egg5

3.接下來嘗試將雞蛋與一個配重共同塞進絲襪內(ex.將橡皮擦貼在雞蛋側邊),由於此時雞蛋的長軸與絲襪的旋轉軸有一個距離,因此甩起來之後,這一陀蛋白的中心點就會偏離雞蛋的長軸而貼到蛋膜邊上,這樣打開蛋殼就能看見一陀蛋白。如果再加上步驟2的偏移角度技巧,或許就有可能甩出一個愛心是貼在蛋膜上的極品了!

eg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