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世界各地雨幡奇觀 – 新浪圖片
若依國家教育研究院學術名詞翻譯,Fallstreaks 應該是「雨旛」,畢竟 旛 字才有長幅下垂的意思。它們可藉由《Kelvin-Helmholtz Cloud》或《重力波雲》等沉降氣流的機制而形成
有時飛機的擾動湍流也能形成雨旛,這可以是藉由飛機引擎廢氣提供凝結核(註:較精確的說法是雜質提供當作孕核媒介物)來達成。當雲層溫度在攝氏零度以下時,偶爾會形成未結凍的過冷霧滴(請參考→過冷水),於是這些水氣就會聚集在孕核上形成冰晶。另外,也可以是飛機機翼對於空氣造成絕熱膨脹的冷卻效應來達成(註:縱使沒有雜質,當溫度低於攝氏零下40度時,過冷水亦能自發凝固)。 冰晶形成後,隨著體積變大重量變重而從雲中墜落,並在降落過程中因碰撞而吸附周遭水氣形成雨旛的絲狀物。若冰晶離開雲層而進入下方較乾燥的空間,或是下墜至氣溫較高的低空處,冰晶即會因昇華而消失
因此,雨幡奇觀一文中提及它是「雨滴」在下落過程中由於不斷蒸發而消失的現象,其實應包含「冰晶」才算是比較完整的解釋。因為雨旛是附屬雲,在它上方的母雲可以是由小水滴或是冰晶所組成。比如下則影片中由於出現彩虹,所以這種雨旛是雨滴下落過程中的蒸發現象
至於冰晶的例子,下列影片中的22度日暈可證明該處雨旛的成分是冰晶
雨旛有時會伴隨著雲洞(Hole punch cloud)的形成,下則是2012年2月12日發生在桃園市上空→《晴空飄羽毛》
https://youtu.be/3c9VkPgwO-0
若從這張照片來分析,這個雲洞周圍是高積雲,由於四周的雲層並無捲雲,因此應該是低於攝氏零度以下但又未能結成冰晶的過冷水狀態。若雲帶附近氣流突然因某種因素遭到擾動或提供了凝結核(下沈氣流、風切、飛行器…)就會導致過冷水凝固成冰晶及下墜,形成在降到地面之前冰晶就已經消失的雨旛,而其周圍清晰的邊界與缺少水氣的空間就是雨旛洞。
最後來欣賞陽光透過雨旛洞照射在雨旛冰晶上所形成的美麗《虹彩雲》
延伸閱讀
雲洞 – 于老師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