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神仔?

真相追追追

原民警察:魔神仔把我阿嬤牽走了!– 今日新聞發布於2022年5月20日

小時候外婆就常常用這句話來嚇我們:「嘜彎啊啦,恁那冇乖,ㄝ厚魔神仔牽去呷牛塞!」,先來看看維基怎麼說→《魔神仔》,底下還洋洋灑灑列出了數十則的參考文獻。姑且不論是否真有此精靈亦或是人類想像出來的幻相,若從維基所提供的事件來分析,當事者以年長者居多。再以 NOWnews這則新聞 而言,文中提及「阿嬤的女兒說,媽媽是偶爾會恍神…」,或許這就是關鍵因素。事實上,人類的頭腦是一種容易恍神、做白日夢的腦,根據這篇學術文章 “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人們平均花費 47% 醒著的時間,想著與他們正在做的事無關之東西。恍神較常在人們從事一個不需要全神關注的工作時發生,例如在開車、行走、等候、及進行其他警覺度較低的活動時。恍神者對恍神當時週遭發生的事,會短暫地失去記憶上的清晰度,且其腦皮質會暫時降低處理外部資訊的能力。

另外,除了壓力等心理因素之外,恍神也有可能是身體上的一個警訊,譬如是由某些疾病所產生的效應:自律神經失調貧血導致的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失憶症眩暈症高血壓、內分泌失調等。若是恍神狀況經常發生,應該就醫(家醫科)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來聊一聊我的例子,我倒曾有一次恍神到出現幻聽的狀況,那是發生在唸大學時的某個下午。那天由於心情很煩悶,於是騎著機車從師大分部出發,當時也沒計畫要去哪裡,騎著騎著就來到了新店碧潭,心想不如下來走走吧,於是走上吊橋欣賞底下遊客們划船。當時就在腦袋放空之際,腦海裡突然閃出一個地名”情人谷“,由於我當時並不知道這個地方在哪裡,但是基於好奇於是走過吊橋問了旁邊的商家,沒想到碧潭附近真有這地方。就在半信半疑的情況下依著商家老闆的指示往後山走去,一路上有點恍神,心想可能是這幾天失眠於是也不怎麼在意,就這麼恍恍惚惚一個人獨自漫步於山間小徑上。後來有一幕把我從恍神狀態中拉了回來,那是一間磚造的舊房子,當時嚇了我一跳,因為這房子我似曾相識

由於當時這間房子剛好有工人在做裝潢,於是走向前詢問他們”情人谷”要怎麼走?工人說:「從屋後那裡走下去就到了」。聽到這句話心裡開始毛了起來,為什麼我會突然想起這個地名?為什麼迷濛之中我會來到這裡?又為何這間房子這麼眼熟?就在我全身冒冷汗的情況下,我的耳朵聽到一個聲音說:「情人谷就快到了,你趕快來!」,當下嚇得我轉身拔腿就跑。回到宿舍後,我把這個奇怪的遭遇跟室友說,並詢問他們是否有人曾去過情人谷?其中一位室友說:「情人谷我們高中聯誼時去過,就是一處很漂亮的溪谷,可以玩水烤肉的地方啊!」,這時另一位室友插話說:「那個地方發生過幾次殉情事件…」聽到”殉情”二字,我全身開始發抖了起來…

「似曾相識」是人們在現實環境中突然感到自己「曾於某處親歷過之人、事、地、物」的感覺,接著回憶起先前夢境中就已經出現過,於是對這一幕浮現出「似曾相識」的感覺。根據調查顯示,大約三分之二的人曾經歷過這種現象,在年輕時出現的頻率較高,隨著年歲增長,這種現象則會越來越少發生。其實這只是大腦誤判所造成的的錯覺,是記憶系統在運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小瑕疵。感覺眼前的事物曾經見過的這種記憶,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再認記憶”(recognition memory),它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回憶”(recollection),自己確實能夠回想起以前經歷過的那個情境;第二種則是“熟悉”(familiarity),僅能對眼前的事物有一種熟悉的感覺,但沒辦法確定它的來源。這是人們大腦中知覺系統和記憶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要理解爲何出現這種感覺得先了解知覺的分類方式。知覺包括 對面孔的知覺對物體的知覺對位置的知覺等。當我們到了一個地方以後,人物、周圍的物體、方位和空間等雖然是同時出現,但是我們對它們的知覺卻是由大腦中3個不同的回路所負責(面孔知覺的回路、物體知覺的回路、位置知覺的回路)。同理,記憶也是分類進行的(針對知識的語義記憶、針對情節經過的情景記憶…)。正因爲知覺和記憶都是分類進行,場景的衆多特徵是存放在不同的記憶系統中,於是當我們來到一個新的場景時,場景中的某些部分就會引起我們的一些記憶,大腦將不同的記憶系統調出來試著與其相匹配。一旦場景中的某一特徵和過去的經歷吻合,就會産生“似曾相識”這種熟悉的感覺,使得你的大腦自動將眼前的場景判斷為曾經經歷過,從而導致了類似“夢境中曾出現”的體驗。因此,下次若遇上這種“Somewhere in Time”的感覺時,請不必驚慌,這不是什麼靈異事件,既視感 只是大腦和你開的一個小小玩笑!

延伸閱讀

台灣魔神仔傳説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