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膠王國+美食王國→塑膠美食王國+暴利,可恥的是這條公式正是由台灣人自己發明出來的,DEHP、DINP…,接下來還有甚麼未爆彈?國人體內的環境賀爾蒙多年來一直高居世界榜首;1940年台灣男性的精蟲數每cc約有精子一億兩千萬個,到了1990年卻已經下降至六千六百萬個。多年來學者專家一直以為國人血液中的高濃度塑化劑是經由寶特瓶等塑膠容器的釋出所造成,如今總算找出元兇,竟然是被直接下毒在食品中!製造商昧著良心賺黑心錢三十年,卻是拿全體國人健康當墊背。食品供應商難道真的不知情嗎?當黑心製造商提供的原物料比別家便宜這麼多時(25%),商家難道不會懷疑?這是一個互相投毒的社會!
評論20
老師留言讓人很感慨阿,想想我半年前在婦產科打工的時候看到許多不孕症的夫妻來求診,除了年齡以外的因素,現在這個毒害的問題要擔心到自己頭上了… 還有致癌的危機
作者
這個塑化劑與不孕絕對脫不了關係
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4,29&id=11718
DEHP: 2B級致癌物,會造成肝癌、白血病,影響甲狀腺功能,傷腎、女性子宮內膜異位、雄性素testosterone下降…
DINP: 肝腎毒性與血液疾病
丟臉.其實身邊不乏這種類似的人.
作者
您是指個人利益重於群體利益?這個塑化劑為”無奸不商”下了最佳註解.
群體的貪小便宜,也是推波助瀾的幫凶之一
作者
怎麼說是”群體的貪小便宜”?
例如這樣,某一家的運動飲料比另一家貴五塊錢,消費者會因為價錢而選擇較便宜的,但是不會去問那五塊錢是怎麼回事。這就是老師說的那個25%的價差。那麼賣不出去的那家為了生存,可能就會去研究怎麼樣把價格再壓低六塊錢,然後發現有便宜的原料……我的意思是,當整個社會喜歡的是「便宜貨」而不是「正確的產品」時,市場就會出現「用不正確的方式製造的便宜貨」出來…
我並不是說廠商無罪,但是問題不會只有在廠商身上….「大家都這麼做」不是嗎?這不是單一的沒良心造成的結果…
既然是已經黑心30年,為什麼現在才發現。是極不容易驗出來?還是我們收了稅金的政府,沒對我們下肚的食品檢驗把關?
作者
說來話常,我們小時候(不,是我小時候^^)去醫院探望親友時,總會帶兩罐克寧奶粉,是那種得先用冷水泡開再加熱水的那種全脂奶粉,這是因為油水不互溶的緣故。後來克寧奶粉是第一家推出”即溶奶粉”的公司,他們採用α化處理讓乳脂肪能均勻乳化。有一陣子我一直以為飲料就是採取類似的步驟,因為小時候的瓶裝罐裝果汁常會註明”若有沈澱純屬自然現象”,後來就不再出現相關文字了。直到研究所唸了有機化學,才瞭解是加入起雲劑的緣故,可使不能互溶的成分相互乳化,不會凝結成塊。天然的起雲劑(阿拉伯膠、棕櫚油等)成本較高,昱伸公司卻採用塑化劑DEHP來取代(加入飲料中更能達到均勻乳化的目的),問題這是30年來從來不會讓人聯想到的用途,因此食品的檢驗項目不會有這一項,若不是那位楊姓檢驗員的懷疑與細心,這個毒害肯定又是繼續隱藏個30年。DEHP使用在塑膠的製造時只是利用微弱的凡得瓦力與聚合物單體結合,讓各單體很容易滑動而造成可塑性,但就是因為它與聚合物間的結合力薄弱,所以溫度一高或是時間一久就會脫聯而釋出造成毒害。不過也還好它的結合力不強,進入人體之後能很快的代謝掉。但這是濃度低時狀況,若是不喝水而喝市售含DEHP的飲料,那麼DEHP就永遠排不出去了。
贊成鄭老師說的!華人社會一直是個極度"上下交相賊"的社會,消費者的貪小便宜,造就了黑心商人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方法降低成本,也造就了政府一付事不關己的推委心態。當消費者有難,商人才會一付"大家都這麼做"的心態,政府才會一付那是消費者跟廠商間的"消費爭議",與政府無關的消極反應。據說從食品檢驗局發現這件事,到它被揭露,中間隔了好幾十天,希望不是官商相護,讓黑心廠商脫產、湮滅證據!
作者
這次賓漢香料爆出第二條戰線後,衛生署及檢方還不是照樣對內部下封口令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364613.shtml
事情鬧這麼大,衛生署長應該親自開記者會才是,非但沒做還不准別人說,當官的就是怕惹火上身,官僚,無能!
原來是這樣喔…謝謝老師詳細的解釋。民國60幾年有一個可怕的餿水油事件,當時商人的惡行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推算這個起雲劑事件,也差不多是同時。台灣這30年來經濟進步飛速,但是竟然還有商業道德與倫理停留原地,因為他們,我們台灣在全世界面前蒙羞!人心的貪婪怎麼看不清自己多賺的一些些錢,全是以台灣人無價的健康及生命換來的。真可悲。
作者
台版「餿水油事件」飄洋過海變成了「地溝油事件」
http://env.people.com.cn/BIG5/11207821.html
相信沒多久之後,食品混入塑化劑的這種奧步,也會被中國的黑心商人偷學去了。
這個DEHP事件至今有一疑點我還是不解,當初”益生菌粉末”超過600PPM(就是文彬所說的刻意隱藏之事件),直到後來悅氏運動飲料被驗出DEHP含12PPM才被爆開來。我的疑惑是”為什麼塑化劑會加在錠劑中?”這完全沒道理,它又不是飲料,不會有乳化的需求,真是想不通!(因為益生菌我每天吃,吃了N+1年了,若不知道原因而被毒死,會心有不甘)
其實不只是食品業 各行各業都不該無止境地追求高利潤,高成長,低成本…但我想成功人士都不會這麼說.
作者
我大學時某次的導生課中,有一位同學提出師範生轉行的問題,我們導師大概是希望我們留在教育界,他說:「上等的人應該來作育英才,次等的人才會去追求金錢」(然後有同學接口:最下等的人去從政^^)。我有段時期是在玩氣球,經由商業上的接觸認知商人逐利的本質,深刻體認到企業是沒有良知的,所謂企業的社會責任,僅僅只是貪婪的表象而已。
我還沒有仔細去查資料,不過看到一篇報導,長庚毒物科主任呼籲,女性使用的口紅或化妝品也會含有DEHP作為”定香劑”使用,口紅也是固態,它需要的原因是否可能是在將他的劑型製造成固態型狀時,將化學原原料與香料”均勻散佈”再溶液中所添加,如同界面活性劑一般(促使油水混合) 所以粉末狀的益生菌,是否在製造前也是液態,促使其均勻混合後加入DEHP,接著進行”烘乾” ”造粒” (藥劑學中打錠的過程), 而使之成為粉末或打為錠劑. 這是我猜測XD 找時間來好好了解一下XDDD
作者
謝謝,益生菌在製造前雖然是液態,但乾燥後仍然可以將粉末攪拌均勻再來打錠,所以應該沒必要加以乳化才對。若目的是為了增加黏性,也有更便宜的賦形劑(甲基纖維素、蛋白…)可以選擇。倘若是為了增加體積,那麼澱粉更是便宜,所以真是令人費解。
>DEHP作為”定香劑”使用
由於DEHP會以微弱的凡得瓦力與接觸的分子結合,因此香料(通常是酯類)就不至於很快的揮發殆盡。DEHP還有一個特性,時間一久就會與接觸的分子脫聯,因此香氣就會慢慢地釋放開來,這樣就能當安香劑使用。所以DEHP在口紅中應該不是當乳化用途,畢竟口紅中的水分不多(主要是蠟與油脂),因此比較沒有乳化的需求。
另外,我追出益生菌錠劑為什麼會含起雲劑的原因了!下圖是酵母菌乾燥後的外貌
http://tw.f14.yahoofs.com/myper/FycA0OFBShHzVrDvhSViUEhmA–/blog/ap_20070425021105381.jpg?TTIeR5NBJw.wf4f
若是拿它來打錠,那麼這是不需要加入起雲劑的。不過由於《益生菌也同時販賣膠囊包裝》,所以就必須將菌粉做成粒徑一致的小顆粒,這才能裝入膠囊內。
http://jh.pgo.tw/ktpic/info/min/100818000120100827143002.jpg
就是因為有這樣的需求,所以起雲劑才會被加入菌液中,然後再去打錠當然就會含DEHP了。
http://jpkc.njvtc.cn/C20/Course/N13/%E5%85%AB%E3%80%81%E7%B4%A0%E6%9D%90%E8%B5%84%E6%BA%90(%E6%9D%8E%E9%9D%99)/7%E3%80%81%E5%9B%BE%E7%89%87%E8%B5%84%E6%96%99/4%E3%80%81%E8%9B%8B%E7%99%BD%E8%B4%A8%E9%A5%B2%E6%96%99/%E8%9B%8B%E7%99%BD%E8%B4%A8%E9%A5%B2%E6%96%99/%E5%95%A4%E9%85%92%E9%85%B5%E6%AF%8D%E7%B2%89.jpg
老師抱歉,我還是有點不懂,將其作成大小一致的小顆粒再放入膠囊中,起雲劑在這中間是扮演什麼角色呢?? 在一大群小顆粒中加入起雲劑好放入膠囊內嗎?? 慘了我藥劑學幾乎忘光光了XDDD
作者
哈哈~酵母菌是一種蛋白質,在自然狀態下並非晶體。培養蛋白質的典型過程,是將這些物質的水溶液靜置數天、數周甚至數月,讓它通過緩慢的蒸發而析出。通常將酵母菌液和緩衝劑加入沉澱劑然後靜置於一個放有吸濕劑的密封容器內,隨著水溶液中的水慢慢蒸發與被吸濕劑吸收,菌液濃度緩慢增加,酵母菌粉就能慢慢析出。不過商業就要考慮時間成本,因此大部分是使用真空乾燥法(將牛奶做成奶粉的方式),但是如此卻析出隨機的不同粒徑,難以進行充填。一旦【在菌液中】加入起雲劑,菌液中的蛋白質就不容易凝聚,因此就能乳化成非常細小且均勻,這樣在真空室噴霧時就能產出粒徑均勻的菌粉了~
我懂了!!!!!!真是受益良多!!! 真的該出本書,深入淺出的告訴大家許多生活上的常識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