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再談92混柴油

真相追追追

一位朋友看了先前這篇《92混柴油》之後,問了我下列幾個問題:
1. 柴油不是含硫量很高嗎?這樣難道不會傷到汽門等零件?
2. 柴油的辛烷值很低,汽油混柴油後辛烷值不會更低嗎?這樣爆震不就是更明顯了?
3. 需要再添加去漬油嗎?
4. 少量的柴油為什麼會省油省這麼多?
5. 92混柴油是只有吃92汽油的車可以混柴油?還是吃95汽油的車也可以95混柴油?亦或是吃92或是吃95汽油的汽車都可以改吃92來混柴油?
6
. 會不會傷車?

混油有興趣的朋友,以上這些問題或許也是您心中的疑惑,我的看法如下:

一﹑ 根據環保局抽測數據,顯示高級柴油的含硫量低於10ppm;根據中油所提供的資料,車用汽油的含硫量也是低於10ppm;而台塑所提供的數據,超級柴油含硫量也是低於10ppm。因此高級柴油或超級柴油的含硫量目前幾乎已經跟汽油一樣都是接近於無硫狀態了。

二﹑ 談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2則有關絕熱壓縮的實驗

絕熱壓縮是系統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的壓縮過程,由於外界對氣體做正功,依據功能原理,氣體的內動能就會增加,表現出來的宏觀現象就是氣體溫度的上升。例如對自行車打氣時,可以感覺到打氣筒溫度上升,這是因為打氣的動作夠快時可視為絕熱過程,由於熱量還來不及散逸,因而溫度就會上升。柴油機在壓縮衝程時就是依靠絕熱壓縮原理讓燃燒室內的混合氣體溫度上升到自燃溫度以上來自動點火。根據維基資料,柴油的辛烷值是15~25,看起來似乎是會讓混柴油後的汽油之辛烷值下降。但是請不要忘了,辛烷值的定義是將較容易引發自燃而造成爆震現象的正庚烷定為0,而異辛烷其震爆現象很小其辛烷值定為100。既然如此,若將純柴油注入汽油引擎中,由於汽油引擎的低壓縮比(約8~12)並無法讓柴油自動引發自燃而提前產生造成爆震,那麼柴油的辛烷值在汽油引擎中或許就沒有意義了。也就是說,柴油這麼低的辛烷值是要藉由它在高壓縮比(約16~24)之下的自燃來推動柴油引擎,讓它不需要火星塞即可自燃。由於在汽油引擎中的柴油無法在火星塞點火之前就引發自燃,因此應該就不會增加爆震的機率,亦即加入少量柴油應不至於提高「點火時間太早、火焰傳播速度度太慢、燃燒火焰烽尚未波及而油氣卻自行著火燃燒」的爆震機率。

三﹑ 添加的去漬油其實就是扮演著《3M引擎室除碳劑》中的石油腦溶劑的角色,去漬油顧名思義就是以去漬功能強(溶解頑強污垢)而命名,其主成份是碳數 5、6、7的戊烷、己烷與庚烷之混合物;而石油腦的主要成分是含5到11個碳原子的直鏈烷、環烷或芳香烴。因此《用對油,愛地球》這個社團建議再混入0.1%的去漬油的目的,或許就是讓添加的混合物更接近於引擎室除碳劑的組成成分,特別是還建議加入一點煤油。由於煤油的成分是含9到16個碳原子的烷烴混合物,加煤油不就可以補上 9、10、11個碳原子的烷烴嗎?那麼這個「柴油+去漬油+煤油」的三合一組合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它就是廉價版的《3M引擎室除碳劑》?嗯…發明這個混油公式的人可能擁有除碳劑配方的商業機密^^(屬於個人臆測,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四﹑ 由於汽油在燃燒室的正常燃燒過程可分為3個時期
1. 焰核時期(nucleus of flame):
(1)是火星塞點火初期,火燄剛開始向外傳播的時期。從火星塞點火的0%之火焰行距到10%之火焰行距稱焰核時期。
(2)此時在火星塞電極周圍形成一個火焰核,然後才逐漸擴大,傳播速度是一個較慢的時期。
(3)此時產生的壓力微弱,油氣的燃燒量微不足道。

2. 孵化時期(hatching-out):
(1)是大部份燃料燃燒的時期,從10%火焰行距到95%火焰行距,為火焰傳播最快速的時期。
(2)火焰核逐漸擴大時,火焰烽面向四周的油氣推進,使壓力與溫度升高, 但壓力尚未能有效傳遞到全部的活塞頂部。
(3)此時期燃燒油氣約60%左右。

3. 繁殖時期(propagation):
(1)是燃燒最末段的時期,從95%火焰行距到100%火焰行距。
(2)剩下的40%左右之油氣在繁殖期內迅速燃燒,產生極高的壓力與溫度而將活塞推下,這個時期為有效燃燒,火焰推力最強。

汽油混少許柴油時,由於柴油不易點燃(因為不易揮發,油氣濃度太低),因此火星塞點火初期的火燄仍是汽油所造成,燄核期不會有什麼改變。當火燄開始推進時,燄核邊緣溫度達到汽油的燃點, 就會使外圍汽油開始燃燒而進入燃燒孵化期。由於柴油的燃點低於汽油,以致於燄核期在溫度到達柴油燃點時即可先點燃柴油, 提早進入孵化期。並且使燄核快速增溫,同時加速孵化期的反應速度(因為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大),加上柴油的熱值較高,釋熱更多也能使燃燒反應加速。 在燃燒衝程的有限時間內,燃燒反應加速意味著燃燒可以更完全,更有效率的推動活塞下行,並且未完全燃燒產物的排放量也因此減少。若以我的學生於6/28的實測數據為例,從台北到西螺去程未加柴油,平均油耗10.5 km/L;回程+1% 柴油後,油耗變成 12.5 km/L。眼尖的朋友應該能看出一個有趣的現象,(12.5-10.5)÷10.5=19%, 19%這麼高的比例怎麼可能由僅僅 1% 的柴油熱值差異來產生呢?一個合理的解釋就是 →「少量混柴油確實可以讓汽油燃燒的更完全」

五﹑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是到該社團貼文發問才對^^,根據該社團版主的說法「汽油引擎壓縮比對照使用的辛烷值建議規則是失效的」,也就是實驗室做出來的建議值與他們社團三年來的實車驗證的數據不符。我的觀點則是:「如果把低壓縮比的車種改採比建議的辛烷值更高之汽油,燃燒就會不完全而造成耗油量增加,排氣污染也會比較大」這個大家都已經認同的結論做個延伸解讀的話,那麼「目前已產生燃燒不完全而造成耗油量增加的汽車,若降級改回低辛烷值的汽油,並且混入柴油來協助清除積碳與提高完全燃燒比例」的前提下,是否降級所增加的爆震風險就不存在了?(OS:不過,若是原本建議的辛烷值不降級,而僅混1%柴油,這樣應該會有比較多人敢踏出第一步,至少我的親友們是如此認為)

六﹑ 相信這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根據Mazda車廠的說法,汽油引擎在運轉時只發揮三成功力,亦即70%燃油的能量以廢熱和未完全燃燒的污染物之化學能形式排放。既然汽油混少量柴油可以增加完全燃燒的比例,那麼這多出來的能量除了表現在行駛動能之外,或許廢氣的溫度與引擎的溫度也可能會跟著提高。因此您若考慮也來玩混油但卻擔心傷車,那麼或許可以考慮增加一些保險措施:
1. 加水箱精,藉由防繡與抗沸的功能以提供更高的散熱效率。
2. 加機油精,由於高溫下的機油粘稠度會變稀從而降低對活塞環的潤滑,則添加機油精有利於提高活塞環與汽缸壁的潤滑程度來抗磨損。
(註:這只是保險措施,根據該社團成員所提供的心得,混油後的水箱溫度並未升高)

評論49

  1. 文章
    作者
    鄭永銘

    >一罐約$210
    才$210? 以前我都在X帽換化學合成油,他們的合成油比這貴多了,下次來試試看。BTW,我對Costco的商品有信心,譬如他們自有品牌的橄欖油c/p值就很高,謝謝您的推薦!

  2. 黃胤峯

    小弟認為:因為柴油不會被火星塞點燃,在四行程(吸入、壓縮、點火、排氣、)的壓縮、點火行程中,柴油降低了壓縮比,所以低辛宛值的汽油就再也適合不過了!柴油因為不會被Spark點燃,所以在燃燒室內佔據了空間,相對引擎的壓縮比就降低了,降低壓縮比就要用92最適合了!所以新車就要混,而FB置頂文也是依據壓縮比和不同的汽油辛晚值做調整!

  3. 鄭永銘

    感謝您的指教,據我所知,壓縮比是「活塞位於下死點時汽缸的總容積除以活塞位於上死點時燃燒室的容積」,這是汽缸的硬體規格,除非改車,否則壓縮比在出廠時就已經固定不變。
    >要用92最適合了
    我相信貴社團會建議使用92來混柴油,應該是有眾多試用者依經驗所得出的最佳方案。不過依我個人的嘗試經驗(30年偉士牌機車),無論92或95混柴油,確實都能減少積碳的產生(每次試完都會檢視火星塞對照沒混油的情況),而且驗車時數據也都很漂亮,不像以前沒混油時會落在不過關的危險邊緣(每次都有熱車跑一小時左右才去驗排氣)。不過有一個差異是「我感覺95混柴油比92混柴油有力」(我住在山區,爬坡時就能比較出它們的差異),雖然92混柴油已經比沒混油有力了(我前後對照了三次皆如此),因此我個人還是傾向於喜愛以95來混柴油。不過這只是我一個人的使用經驗,或許別人的機車是92混柴油有較佳的結果也說不定。最後感謝貴社團提供的資訊,讓我這台老爺車能脫胎換骨如獲新生Orz

  4. KK WEI

    1.因為在社團那邊大家的經驗都是92去混的沒有人有95混油的數據,那我想延用中油的95下去混(以壓縮比9.0的汽車),想問有辦法以算的方式算出或大概建議是要混多少量的柴油呢??
    2.為何他們都建議要家全國或台朔的油品呢?
    3.為什麼中油的油品比例要比全國或台朔的油品來的高呢??

  5. 鄭永銘

    大哉問!
    1.這應該沒有理論公式,而僅是原創者在嘗試摸索過程中所歸納出來的經驗法則。事實上我把這個方法告知我的親友時,他們也都是怕怕的,縱使我跟他們說我的機車與我學生的汽車經過實測後皆證實該社團所言不虛。不過還是有人比較勇敢,或許是他的車已經是半退休狀態,所以敢勇於一搏。雖然如此,他還是先從原先的95加混1%柴油入門,據他的說法,對照混油前後的火星塞,目視其外觀是有改善黑色的積碳,但是由於沒有內視鏡,所以也無從得知汽缸內的情況。如果您也想嘗試,不妨也考慮先從混1%柴油著手,不要一下子賭那麼大^^
    2.應該也是嘗試之後的經驗
    3.或許跟重組油與裂解油的差異性有關吧

  6. KK WEI

    想再問!!~~~那1%1%慢慢加上去混~~要怎麼才知道,已到達完美混合的比例???

  7. KK WEI

    呃…….抱歉!!~~~我是指用中油95,1%1%的慢慢加上去混,要如何知到已達比例?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呢?

  8. 鄭永銘

    我那台偉士排也一直都是用中油95混柴油,馬力確實有提升,積碳也明顯改善。我朋友他那台中古車目前也都是一直使用中油95+2%柴油的方式,他的說法是「一試成主顧」。不過,根據我學生所提供的測試數據,使用92混2%柴油確實是有較明顯的省油效果。至於測試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個人認為:
    1.水箱溫度(該社團是認為會降低)
    2.機油尺的潤滑油面高度
    3.機油的黏稠度
    如果不放心,就加水箱精與機油油精,這樣更保險

  9. JOE594360

    承上
    請問2.機油尺的潤滑油面高度及3.機油的黏稠度兩個問題是否代表汽缸內未燃燒的添加油料因為較大的缸內壓力而透過活塞環縫隙而被推至潤滑油,而造機油增生及潤滑油黏稠度下降

  10. 鄭永銘

    據我所知,這應該只會發生在老車,而且是先前已有吃機油的狀況發生。我猜測原因可能是活塞環最下方第3道的機油環因積碳先前已快被堵死,一旦混油而積碳稍微改善時,由於第一道壓縮環與二道刮油環已因先前積碳卡死而日久失去彈性,因此這些活塞環一旦積碳消除就會從孔槽中鬆開,由於它們已經失去彈性而無法緊貼在汽缸壁,所以也有可能反而造成一些霧化但尚未燃燒的油滴經由這些縫隙流入曲軸箱,這樣就會造成機油黏稠度下降及機油刻度面上升
    http://blog.xuite.net/mary.andy/twblog/111394675-%E5%90%83%E6%A9%9F%E6%B2%B9%E8%88%87%E6%BC%8F%E6%A9%9F%E6%B2%B9~%E5%BC%95%E6%93%8E%E5%A4%A7%E4%BF%AE%E6%95%B4%E7%90%86(5)%E6%B4%BB%E5%A1%9E%E8%88%87%E6%B1%BD%E7%BC%B8%E5%A3%81%E7%A3%A8%E6%93%A6..%E7%9B%B4%E5%99%B4%E6%BD%A4%E6%BB%91%E7%90%86%E8%AB%96.

  11. William Su

    請教一下,既然柴油與汽油的密度不同,同時加進去,但對久久或週末才開一次車的人會不會有問題啊 (比重大的柴油多積在油箱下,雖說比例不高)

  12. 鄭永銘

    石油埋在地底下千萬年以上都不會發生成份分離的現象了^^
    因為彼此都是非極性分子,因此會互溶並均勻擴散,不會發生油水分離那種不互溶的狀態,這點倒是可以放心

  13. 鄭永銘

    感謝提供珍貴資料,有圖有真相。以「蒸餾殘餘值」來說明柴油會流入機油箱的機制有些道理。不過,汽缸內氣體溫度在壓縮終了時都還有500℃以上,若根據「蒸餾殘餘值」這個圖23,加2%的柴油狀況下,實驗曲線還不到200℃就已經是「100%汽化而沒有蒸餾殘餘值了」,這樣就不會有柴油液滴因未汽化而通過活塞環間隙流入機油箱的問題了,因此我覺得用這個理由解釋起來有點牽強。至於「造成燃燒不完全」似乎有違事實,因為混油後火星塞確實會變乾淨了啊(搔頭)

  14. James Pang

    老師好,那這樣說來,其實直接買3M的引擎除碳劑加入引擎是不是就可以取代柴油混入?(比較貴)
    畢竟柴油跟汽油在加油站是不同島的,兩邊跑總是要顧慮旁人眼光…
    看過老師的文章,我覺得我可以拿我那台16年的老星艦來測試測試
    每次排氣檢查也是低標飛過,老師您是建議先加柴油,在用汽油沖開嗎?

  15. James Pang

    老師好,那這樣說來,其實直接買3M的引擎除碳劑加入引擎是不是就可以取代柴油混入?(比較貴)
    畢竟柴油跟汽油在加油站是不同島的,兩邊跑總是要顧慮旁人眼光…
    看過老師的文章,我覺得我可以拿我那台16年的老星艦來測試測試
    每次排氣檢查也是低標飛過,老師您是建議先加柴油,在用汽油沖開嗎?

  16. 鄭永銘

    >直接買3M的引擎除碳劑
    這是比較保險的做法,不過我沒做過二者的對照實驗
    http://24h.pchome.com.tw/prod/DAAN0E-A45759189

    >兩邊跑總是要顧慮旁人眼光
    其實加油站工讀生已經見怪不怪了(我曾問過)

    >每次排氣檢查也是低標飛過
    這一點確實會有改善
    http://i.imgur.com/zQcjOTC.jpg

    >先加柴油,在用汽油沖開嗎
    就跟使用汽油精的模式相同。不過如果後加,以台灣的路況,路上的顛簸震動應該也有幫助混合的效果(誤)
    祝您清除積碳成功!

  17. 鄭永銘

    >直接買3M的引擎除碳劑
    這是比較保險的做法,不過我沒做過二者的對照實驗
    http://24h.pchome.com.tw/prod/DAAN0E-A45759189

    >兩邊跑總是要顧慮旁人眼光
    其實加油站工讀生已經見怪不怪了(我曾問過)

    >每次排氣檢查也是低標飛過
    這一點確實會有改善
    http://i.imgur.com/zQcjOTC.jpg

    >先加柴油,在用汽油沖開嗎
    就跟使用汽油精的模式相同。不過如果後加,以台灣的路況,路上的顛簸震動應該也有幫助混合的效果(誤)
    祝您清除積碳成功!

  18. gmcm

    鄭老師您好:
    我車壓縮比為14:1,才剛牽快2年,有去社團請教,團長說我可以用92的,不過這麼高的壓縮比加92我實在怕怕的
    想請問鄭老師,如果用95混1%適合嗎?(新車很心動想玩混油又有點擔心)
    另外再請教,我使用的是0W20的機油,如果在不加油精的情況下去混油,會有什麼影響呢?
    根據原廠技師的說法,0W20的機油,因為比較不黏,所以冷車起動時,會比30、40或更高的機油更快達到保護的效果
    但是溫度升高,會導致機油變的更稀,這就超出我的理解範圍了,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感謝您!!!

  19. gmcm

    鄭老師您好:
    我車壓縮比為14:1,才剛牽快2年,有去社團請教,團長說我可以用92的,不過這麼高的壓縮比加92我實在怕怕的
    想請問鄭老師,如果用95混1%適合嗎?(新車很心動想玩混油又有點擔心)
    另外再請教,我使用的是0W20的機油,如果在不加油精的情況下去混油,會有什麼影響呢?
    根據原廠技師的說法,0W20的機油,因為比較不黏,所以冷車起動時,會比30、40或更高的機油更快達到保護的效果
    但是溫度升高,會導致機油變的更稀,這就超出我的理解範圍了,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感謝您!!!

  20. 鄭永銘

    依該社團的經驗公式,混油只適合壓縮比小於13者,對於壓縮比高達14卻使用92汽油,會有動力下降的問題,我傾向於不建議。關於「,0W20的機油,因為比較不黏,所以冷車起動時,會比30、40或更高的機油更快達到保護的效果」是沒錯,新車的活塞環與汽缸密接良好,這相當於二者間的正向力較高(因為RING的彈性較佳),所以剛出廠時會建議前1000公里使用10W的機油,目的就是避免高速運轉下二者之間的阻力過大而傷汽缸壁。至於「溫度升高,會導致機油變的更稀」也沒錯,因為黏度會依溫度上升而下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8F%E5%BA%A6#.E9.BB.8F.E5.BA.A6.E4.B8.8E.E6.B8.A9.E5.BA.A6.E7.9A.84.E5.85.B3.E7.B3.BB
    這也就是機油黏度應隨緯度與與季節做調整的原因。不過您可以採用多粘度機油如SAE5W-30,即可解決此問題(此種機油內含多種特殊添加劑,使機油在低溫環境下易於流動,在高溫環境下仍能保持粘稠度)

  21. 鄭永銘

    依該社團的經驗公式,混油只適合壓縮比小於13者,對於壓縮比高達14卻使用92汽油,會有動力下降的問題,我傾向於不建議。關於「,0W20的機油,因為比較不黏,所以冷車起動時,會比30、40或更高的機油更快達到保護的效果」是沒錯,新車的活塞環與汽缸密接良好,這相當於二者間的正向力較高(因為RING的彈性較佳),所以剛出廠時會建議前1000公里使用10W的機油,目的就是避免高速運轉下二者之間的阻力過大而傷汽缸壁。至於「溫度升高,會導致機油變的更稀」也沒錯,因為黏度會依溫度上升而下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8F%E5%BA%A6#.E9.BB.8F.E5.BA.A6.E4.B8.8E.E6.B8.A9.E5.BA.A6.E7.9A.84.E5.85.B3.E7.B3.BB
    這也就是機油黏度應隨緯度與與季節做調整的原因。不過您可以採用多粘度機油如SAE5W-30,即可解決此問題(此種機油內含多種特殊添加劑,使機油在低溫環境下易於流動,在高溫環境下仍能保持粘稠度)

  22. gmcm

    感謝鄭老師的回答!
    雖然社團的版主黃大哥有說明,有些14:1的車也是用92混柴油,但我考慮了許久還是不敢下手
    我還是先用95混柴油試試看好了
    另外,目前有沒有任何數據,可以知道機油到底會不會因為混油而升溫?(如果有試,我再用ODB II 接出來,把數據量出來)
    到底升溫多少? 多出來的溫度是否真的會讓機油變稀?
    還是我要改用5W30的機油比較適合呢?
    謝謝!

  23. gmcm

    感謝鄭老師的回答!
    雖然社團的版主黃大哥有說明,有些14:1的車也是用92混柴油,但我考慮了許久還是不敢下手
    我還是先用95混柴油試試看好了
    另外,目前有沒有任何數據,可以知道機油到底會不會因為混油而升溫?(如果有試,我再用ODB II 接出來,把數據量出來)
    到底升溫多少? 多出來的溫度是否真的會讓機油變稀?
    還是我要改用5W30的機油比較適合呢?
    謝謝!

  24. 鄭永銘

    我在該社團爬了一下文,曾有一位社員提及他的水箱溫度在混油後比混油前高,不過其他人反應他們的水箱溫度在混油後是下降的,但我不清楚為何會有此不同的結果。至於機油變稀可能不是溫度的問題,我懷疑是老車的活塞環因積碳清除後,燃燒室內的油氣從這些失去彈性的活塞環縫隙中流入曲軸箱,也就是機油被燃油稀釋了。
    >還是我要改用5W30的機油比較適合呢
    5W-30雖然比較保險(如果常喜歡拉尾速),但是油耗表現會比0W-20差,一個折衷的建議是不妨先改用0W-30試試

  25. 鄭永銘

    我在該社團爬了一下文,曾有一位社員提及他的水箱溫度在混油後比混油前高,不過其他人反應他們的水箱溫度在混油後是下降的,但我不清楚為何會有此不同的結果。至於機油變稀可能不是溫度的問題,我懷疑是老車的活塞環因積碳清除後,燃燒室內的油氣從這些失去彈性的活塞環縫隙中流入曲軸箱,也就是機油被燃油稀釋了。
    >還是我要改用5W30的機油比較適合呢
    5W-30雖然比較保險(如果常喜歡拉尾速),但是油耗表現會比0W-20差,一個折衷的建議是不妨先改用0W-30試試

  26. gmcm

    了解,謝謝鄭老師
    如果不是因為溫度而導致機油變稀,我才剛做完保養,現在使用是0W20的機油
    要等到下次換油已經是10000公里以後的事(一年後)
    我在思考是不是要用現在的機油下去混油呢

  27. gmcm

    了解,謝謝鄭老師
    如果不是因為溫度而導致機油變稀,我才剛做完保養,現在使用是0W20的機油
    要等到下次換油已經是10000公里以後的事(一年後)
    我在思考是不是要用現在的機油下去混油呢

  28. 鄭永銘

    如果剛做好保養,也可以考慮添加機油精。不過額外添加的機油精會讓油面升高,因此建議使用小體積的機油精,並留意機油尺的油面刻度

  29. 鄭永銘

    如果剛做好保養,也可以考慮添加機油精。不過額外添加的機油精會讓油面升高,因此建議使用小體積的機油精,並留意機油尺的油面刻度

  30. Kevin Lee

    我有個疑問,既然混油的好處多多,石油公司爲何不推出與柴油預先混合好的超級汽油來銷售呢?

  31. 黃澤鏞

    我的車pro tigra150壓縮比11.3:1新車就開始混油,最高的比例曾按照混油社團的建議5至6%,環島常有大油門,回程發現引擎有震動的情況,後來洩下機油發現機油量到達1000cc以上,我想請教,即使沒有積碳,柴油的比例過高,在高壓縮比和高轉速的情況下,柴油的熱效率產生的高壓,是否也會超過引擎活塞環的極限,造成燃油滲透使機油面上昇。

  32. 鄭永銘

    這也是讓我產生疑惑的地方,該社團的貼文中也有人反應機油面會上升的問題。我猜測可能是柴油溶入汽缸壁上的機油膜中,使得柴油隨著機油被刮油環掃進曲軸箱內,從而導致機油面上升。

    >回程發現引擎有震動的情況
    這種爆震有可能是混合氣體的溫度、壓力過高所造成,您有否注意到這時候的水溫有沒有過高?

  33. 黃澤鏞

    回程那天在宜蘭,雨天氣溫大約十幾度,溫度表三格,應該大約在九十幾度,未注意到風扇有轉動。至於柴油溶入機油膜中,在新車密合度良好的情形下,實在難以想像會有那麼高的機油增生(tigra150本就會有100cc左右的機油損耗,是屬正常,但我的機油不減反增)。
    今天下午拜讀William Su提供的資料裡有提到蒸餾殘餘值,我仔細分析圖表數據,。我在想會不會真的是終沸點得提高造成柴油汽化不足,在每一次行程之後累績在汽缸內的液態柴油在高壓縮比的情形下,硬是被壓入活塞環的刮油管道中,滲入機油箱,畢竟環島的過程中,我最高混入6趴的柴油,又在高負載大油門得情況下行駛。

  34. 鄭永銘

    不排除這種可能性。另外,關於回程發現爆震的情況,我猜測會不會是部分的柴油霧滴溶入機油膜中,致使機油黏度下降。比如原本是5W/50變成5W/40,造成油膜韌性下降而導致油膜密封性及抗震性變差

  35. 黃澤鏞

    我使用的是社團建議的E9特調 (中油E9 15w40 加力魔2591二硫化鉬油精),引擎的震動一直到回程在宜蘭才有發現,感覺像是在一特定轉速域才會發生,在此之前和之後就感覺不出,後來回台北洩下機油發現超過1000cc當下覺得會不會是機油增生造成液面上升,活塞下行衝擊造成的震盪,不過純是猜測,畢竟機油沒有因增生從進氣歧管端滲出。後來將柴油降為3趴,就又恢復到以前機油損耗100cc左右的情形。最近試用一款美國油精MT-10,發現機油損耗情形大為改善,不過卻意外發現3趴的柴油量似乎還是會產生些許的機油增生,現在已停止混油,全面測試MT-10,如果測試效果優異,可以以此為參考測試出最佳混油量。另外再請教,如果柴油會融入機油膜,是不是因為柴油具又清潔作用,若是如此,豈不是成了混柴油的一項缺點?

  36. 鄭永銘

    >活塞下行衝擊造成的震盪
    pro tigra150 使用手冊是建議加 800cc 機油,若洩下的機油超過1000cc,這增生的量未免也太多了,機油面太高有可能會傷到曲軸。不過,您說「在一特定轉速域才會發生,在此之前和之後就感覺不出」就有點奇怪了,照理說應該都會沒力才對

    >試用一款美國油精MT-10,發現3趴的柴油量似乎還是會產生些許的機油增生
    如果是更換油精品牌導致從原先的機油損耗變成機油增生,我猜想是MT-10不僅不易汽化而且還容易在其表面上與柴油霧滴結合

    >柴油會融入機油膜,是不是因為柴油具又清潔作用
    我認為這是油膜黏度下降,因而汽缸與活塞環之間潤滑性變佳,但是汽缸壁的油膜厚度應不至於產生變化,畢竟每次打上來的機油量是固定的。至於柴油具清潔作用,這部分我並無法確定是「柴油的溶劑角色還是較高的燃氣溫度」所造成

    >混柴油的一項缺點
    所以一定要加油精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