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檻

生活科學趣談

海檻(Aquatic sill)是深度相對較淺的海底屏障,是分隔相鄰海盆的隆起地形,能限制海底區域之間水的流動。基隆嶼是一座火山島,屬於基隆火山群的一部分,其西南端沒入海中,與和平島之間形成了一道狹長的海底山脊。山脊距離海平面的深度從基隆嶼朝著和平島方向一路降低,在接近和平島附近的海底達到最深。由於海檻處水淺,因此海水漲退潮時通過海檻處就會造成水流湍急。流速通常在1.5公尺/秒以上,有時甚至可達2.5公尺/秒,浪花就是漲退潮的海流通過海檻所形成的景象。

從上面這張「地圖新鮮事」所提供的海底等深線圖片,基隆嶼南端右側/東南側的海床較淺,左側/西北側相對較陡較深。由於退潮時潮水由西北往東南方向跨過海檻流動(註:海水從台灣海峽往太平洋流動),漲潮時潮水方向則相反,因此退潮時的上升湧浪會比較明顯。因為潮流從深水區跨過海檻來到淺水區時,基於流量不變,流速就會變大,從而產生一道道白色的波痕。此時從空中俯瞰就像大海被分成兩半,海檻西北方風平浪靜,東南方則浪花片片。

同場加映:The boiling-water phenomena at Camarinal Sill, the Strait of Gibraltar

延伸閱讀

淺談內孤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