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的高雄氣爆事件中,先來看看這位接受媒體採訪的專家之說法:
高雄氣爆是丙烯?化學老師:空氣中濃度達2%就危險 – 東森新聞發佈於2014年08月1日
我認為他至少犯了以下幾點謬誤:
1.髮膠中的推進劑成份是LPG(丙烷、丁烷),而不是丙烯,高中化學老師連烯類烷類都分不清楚?
2.他說:「液態的丙烯會漂浮在水上」,丙烯在管線中泵送時的壓力高於40大氣壓,所以是液態沒錯,但是一旦洩漏至大氣中,丙烯就已經是恢復氣態了,因為它在一大氣壓下的沸 點是 : -47℃ ,所以不可能發生這種「液態的丙烯會漂浮在水上」的狀況。
3.他說:「灑水是不正確的…這樣的話效果會更糟糕。」消防人員噴水霧是標準的SOP沒錯,因為根據丙烯的物質安全資料表當中就提到『安全處置:消除所有火源(如火花、明火、熱表面)並避免受熱、清除其他會燃燒的物質、撲滅或移開所有引燃源、噴水以減少蒸氣、適用滅火劑:二氧化碳、化學乾粉、噴水、水霧、泡沫。所以氣爆前消防人員噴水霧的目的就是在除去洩漏點附近的高溫物體,例如路過的機車排氣管噴出的灼熱碳粒,避免因為有點火源而引爆丙烯。另外噴水霧還能稀釋易爆氣體的濃度,以避免濃度達到爆炸下限之防爆目的。
評論9
他該辭化學老師了!
作者
我最生氣的是這句「 對於第一時間消防人員的應變方法,張丕白也提出質疑,灑水是不正確的」。 這對於冒著生命危險來保護人民的消防人員情何以堪,不僅打擊他們的士氣,更嚴重污衊了因公殉職的幾位打火弟兄…
老師要投書指正嗎?
作者
從東森新聞已刪這則新聞的影片可以判斷他們已知道找錯人了
刪了沒有意義!先入為主的印象已經在收視的民眾心中了!
作者
唉,媒體工作者當以此為戒…
我一直關注您出來說句公道話…
作者
這張照片請您卓參↓
高壓管道堵漏器傳統上應使用下列這款才對
http://www.whhqcb.com/te_product_d/2013-03-07/1829.chtml
但是榮化這條四吋管卻是採用方形款式,這是便宜行事的做法,檢方應一併追究當初到底是要求維修廠商這麼做的。
當年華航611班機在澎湖的空難,就是機尾的蒙皮補丁在長時間應力作用下結構崩毀所導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8%8F%AF%E8%88%AA%E7%A9%BA611%E8%99%9F%E7%8F%AD%E6%A9%9F%E7%A9%BA%E9%9B%A3
榮化這條四吋管當初會採用方形補丁,或許是在管道不停氣不焊接狀況下的快速堵漏方法,但這並非長久之計,歲修停機時就應該要開挖路面來抽換該段管線,至少也應更換為卡箍或金屬夾緊器來包裹堵漏,若一直放任蒙皮的存在,螺絲栓孔處會因應力作用而崩解,結果就會類似611班機事件。
張先甫:
針對張丕白質疑灑水不正確,經濟部今天總算回應了,經濟部說第一線的消防處理情形並無錯誤
http://www.ntdtv.com/xtr/b5/2014/08/03/a112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