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真相追追追

這是鳳梨皮加入糖水經過一天之後所產生的發酵現象↓

鳳梨皮發酵現象

試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下列何種機制?

1.這是中學曾教過的酒精發酵過程,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與酒精,由此可證明鳳梨皮表面含有天然酵母菌。

2.這是鳳梨酵素正在分解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與酒精,由此可證明鳳梨皮表面或果肉中所含有的鳳梨酵素可催化酒精發酵反應。

大愛台現代心素派-木瓜鳳梨酵素教學

3.鳳梨酵素與果皮上的天然酵母菌均可當作酒精發酵反應的催化劑

4….

評論14

  1. 文章
    作者
    鄭永銘

    我在協助朋友設計有關國民科學素養調查的試題,關於這一題,請問您的答案是?
    “4”代表選項敘述不夠嚴謹,請自行描述真正的機制,thanks!

  2. Pong Cheng

    請問學生有辦法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找到答案嗎?還是必須要有足夠的先備知識才行? 我覺得我想要比較【糖+水】 【鳳梨皮+水】【糖+鳳梨皮+水】【水】四種環境在同樣瓶子內放一天的不同,從這邊來提出可以思考的題目

  3. 文章
    作者
    鄭永銘

    「台灣民眾的科學素養之調查研究」是針對台灣地區18歲至65歲之中華民國公民做面對面的訪問調查,由於目的就是要探詢我國公民科學素養的現況,因此試題的設計不需考慮其背景知識之有無。

  4. Pong Cheng

    那「科學素養」,是「知識」還是「科學思考」?如果單就這個影片來說,要知道答案,應該不用看影片也可以說出答案。不知道的大概就不知道只能用猜的。但是如果有一系列的影片,或許更有思考的機會和空間

  5. 文章
    作者
    鄭永銘

    公民科學素養的調查工作並不是在進行教學活動
    >應該不用看影片也可以說出答案
    所以您認為不屬於微生物的鳳梨酵素也能催化酒精發酵?

  6. Pong Cheng

    我的意思是,如果本來已經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就回答得出來。本來不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從影片中也無法判斷是酵母菌還是酵素還是糖或是其他的作用。我覺得以這個問題來說,感覺像是考知識為主。所以我想要問的是,所謂的[公民科學素養]指的是他們知道[酵素][酵母菌][發酵]這些知識或是他們有能力從一些實驗的現象去說出可能的判斷?

  7. 文章
    作者
    鄭永銘

    可否容我先問您【不屬於微生物的鳳梨酵素也能催化酒精發酵?】 這個問題?

  8. Pong Cheng

    我認為不行,但是猜測是鳳梨酵素不行,不知道有沒有別的非微生物的酵素可以。我知道果皮上常有酵母菌可以讓糖發酵,但不知道有沒有別的可能性

  9. 文章
    作者
    鄭永銘

    感謝您寶貴的回覆!基於2012年調查民眾最常使用的科學或科技資訊來源中,網路有即將凌駕電視成為最主要的資訊來源。因此我受託設計幾題「台灣公民相信擬科學(Pseudoscience) 的現況調查」之試題,藉以釐清擬科學的危害是否已經誤導到像您這種的專業人士了。若您有興趣了解擬科學對台灣公民的誤導情況,我舉一個例子,請試著從下列影音中抓出演講者觀念錯誤之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d0fUdQ73H8

  10. 文章
    作者
    鄭永銘

    在我小時候流行養一種「茶菇菌」,然後喝這種培養液來養身,但卻有長輩在大量飲用後發生肝硬化的憾事。後來我與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的醫師聊起這件事,他說這種因資訊錯誤所導致的遺憾至今仍繼續在發生,他並以這幾年非常熱門的自製水果酵素為例,其門診就收治過一些長期飲用後導致肝硬化的病例(肇因於細菌毒素)。由於現今網路普及,任何人都很容易從網路上搜尋到相關的資訊,但有些錯誤的資訊如果再加上專業人士的背書,嚴重的話是會危害健康的。所以我就想到大家耳熟能詳的「酵素」一詞,看看台灣公民對於這個科學名詞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了解酵素的專一特性? 是否以為可分解蛋白質的鳳梨酵素是否也能扮演酒精發酵的催化作用? 他的演講主題《酵素製作法》&他所提到的【一個月後變酒,二個月後變醋,三個月後變酵素】是錯誤的,酵素無法這麼簡單就被製造出來,充其量只能稱為《酵素萃取》,既然如此,直接吃水果就好了,不是嗎? 為什麼還要冒著被雜菌汙染而喝進細菌毒素的危險呢?
    答案揭曉↓
    https://onedrive.live.com/?cid=90c59a2fdf7acfe3&id=90C59A2FDF7ACFE3%21747
    這是兩天後的情況,左方鳳梨皮那一罐仍然持續在冒泡;而右方那瓶使用相同糖水濃度浸泡的鳳梨果肉卻在這兩天中從未冒過泡,這可證明酒精發酵是藉由果皮上的天然酵母菌而非鳳梨酵素。這個影片同時可佐證酵素活性區與其基質的結構必須有專一性的結合才能有效的催化,亦即鳳梨酵素這種蛋白分解酵素只會切斷蛋白質的鍵,而無法進行那種酵母菌製造出來的酵酶所提供的糖解作用(因為鳳梨酵素與與葡萄糖受質無法接合)。
    https://onedrive.live.com/?cid=90c59a2fdf7acfe3&id=90C59A2FDF7ACFE3%21747&v=3

  11. Pong Cheng

    話說我以前也玩過一下下養菌來吃這種事情,但是因為太難吃了所以就沒有繼續下去。不過老師您說的沒錯,這種事情超多的,許多偽科學真是害人不淺。這影片確實可以說明酵母菌和酵素所造成的差異!

  12. 文章
    作者

Comments are closed.